
杜志江
北京嘉保艺术品鉴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谨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师
艺术品策展人
艺术品理事人
浙江文交所金牌推荐官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荣誉好市民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聘请您作为【特邀艺术顾问】
2009 年初涉收藏领域的杜 志江豪掷 47 万元购得一批 当代“商品画”,却在短短 几年后因市场价值暴跌而几乎血本无归。 这场教训,成为他艺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4 年后,作为北京嘉保艺术品鉴定公司 董事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高级文物 艺术品鉴定师,他经手的近现代名家书画 鉴定估值超百亿元,策划的文化展览影响 千万观众,更在 2023 年河北暴雨中因驰 援家乡河北省高碑店市被授予“荣誉市民” 称号。杜志江坦言那段“交学费”的经历 如何重塑了他对艺术价值的认知,并推动 他走上一条融合专业、责任与情怀的文化 传承之路。
“47 万学费” 一场颠覆认知的收藏启蒙
“那批画作装裱精美,画家头衔琳 琅满目,但如今看来全是流水线生产的商 品画。”回忆 2009 年的首次收藏经历, 杜志江仍感慨万千。彼时刚涉足艺术领域 的他,被市场炒作裹挟,将 47 万元积蓄 投入一批当代国画中,然而这些缺乏艺术 内核的作品很快暴露真容:色彩浮艳、笔 触机械,甚至同一画家的作品出现雷同构 图。“不到三年,这批画的市场价缩水至 不足 5 万元。” 这场挫败却意外成为他艺术觉醒的起 点。为摸清门道,他白天拜访故宫博物院 专家,向荣宝斋老师傅学习鉴赏,夜晚研 读《中国书画鉴定学稿》《历代绘画图谱》, 甚至自费赴苏富比、佳士得拍卖预展现场,用放大镜逐帧比对真迹细节。“真正的艺 术经得起时间考验,近现代大师作品中的 一笔一画都是生命力的凝结。”他逐渐意 识到,收藏的本质不是投机,而是与历史 对话、与人文共鸣。
破茧重生 在近现代艺术中寻找文化根脉
2012 年,杜志江做出关键抉择:聚焦 近现代书画收藏。他卖掉名下房产,辗转 京津、江浙多地,拜访李可染、傅抱石等 大师的后人及弟子,从笔墨技法、用纸钤 印到创作背景逐一考证。一次,为验证一 幅齐白石《虾趣图》的真伪,他携带高清 扫描件赴湖南博物馆,与馆藏真迹进行长 达 3 日的显微对比,最终从虾须的墨色渐 变规律中锁定仿作破绽。“收藏是场修行, 必须敬畏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文化重量。” 这份严谨让他在业内崭露头角。2016 年,他鉴定出某拍卖行即将上拍的徐悲鸿 《奔马图》中存在民国时期特制宣纸与当 代化学颜料的“时空矛盾”,避免买家数 千万元损失;2019 年,他主导修复吴昌硕 残损手卷,通过补全缺失题跋、还原装裱 形制,令这件尘封半个世纪的艺术品重现 拍场,最终以 1.2亿元成交。“如果说‘47 万学费’让我学会辨别真伪,那么近现代 艺术的深耕教会我读懂中国文化的魂。” 他说道。
以鉴藏护文脉 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行业标准
2015 年,杜志江创立北京嘉保艺术品 鉴定公司,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系统方法论。 他创新提出“三维鉴真体系”:一是建立 涵盖 2000 余种近现代书画纸张、印泥的物 理数据库;二是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发 AI 笔迹分 析系统,可识别画家不同年龄段的运笔特 征;三是组建由大师后人、文献学者组成 的“人文溯源团队”,从历史语境中还原 作品真实性。这一体系屡次破解行业难题:2021年, 某私人藏家持有的张大千《黄山云海图》 因无题款被质疑为赝品,杜志江团队通过 比对同期写生稿的皴法节奏,并调取张大 千弟子田世光的口述档案,最终确认其为 真迹,市场估值从 300 万元跃升至 6000 万 元。“科技手段解决‘是什么’,人文研 究回答‘为什么’,这才是艺术鉴定的完 整拼图。”
从个人藏家到文化摆渡者 让艺术滋养社会
“我曾为一件藏品倾尽所有,现在更 想为文化传承倾注全力。”2018 年,杜志 江策划“百年巨匠——近现代书画名家精 品巡展”,将徐悲鸿、黄胄等 30 位大师的 200 余件作品带入 20 座城市美术馆,吸引 超80万人次观展。展览特设“艺术实验室”, 观众可通过VR技术“走进”傅抱石创作《待 细把江山图画》的案头,感受笔墨与山河 的共振。 2023 年,他受聘为中国国际教育电视 台《闪耀中国》栏目艺术顾问,推出《大 师背后的国魂》系列纪录片,镜头聚焦林 风眠、关山月等名家在战火中坚守艺术理 想的往事。“文化传播不能止于展示藏品, 更要传递精神血脉。”他说。 这种责任感亦体现在社会危难时刻。 2023 年 8 月,河北省涿州市和高碑店市遭 遇暴雨,他连夜组织企业捐赠200万元物资, 并带领员工参与河堤抢险。“收藏家心里 装着历史,但双脚必须扎在当下的土地上。” 这就是杜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