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艺术的激荡浪潮中,一位以“弃笔”为宣言的艺术家正掀起东方美学的范式革命。
蓝墨先生,这位兼具美术馆学术视野与先锋实验精神的艺术实践者,以独创的“飞墨”体系重构了中国画的基因图谱。
当西方艺术史仍在争论波洛克行动绘画的“可控偶然性”时,蓝墨早已将水墨的终极命题推向更本质的维度——在放弃毛笔掌控的瞬间,让水与墨的物性本身成为创作主体,完成了一场从“人驭笔墨”到“天地运墨”的认知跃迁。

一、笔魂解体:书法性桎梏的爆破实验
在蓝墨先生的创作现场,传统文房四宝被彻底重构:代替狼毫的是竹制弹弓、微型气泵乃至厨房滤网,墨汁与普洱茶、高粱酒产生着不可预测的物性反应。这种对工具的极端改造,实则暗含着对谢赫六法“骨法用笔”的哲学解构。当艺术家将三斤墨汁装入改造后的高压喷壶,以0.3秒的脉冲频率冲击特制宣纸时,笔触的“书写性”被解构为流体力学的精准计算与混沌系统的不可控性交织的复合状态。

“色墨抛甩法”的技术内核远非表面的行为艺术,其暗含对传统水墨程式的三重颠覆:
在空间维度上,甩动轨迹形成的离心力场取代中锋运笔的提按转折;
在时间维度上,墨滴的干燥速率与多层叠加形成时空压缩的视觉语法;
在物质维度上,豆浆、蛋清等有机介质的介入,使墨色在pH值变化中产生量子跃迁般的色阶突变。
“这是将色墨从二维平面解放到四维时空的拓扑学革命。”

二、水之道化:老庄哲学的流体力学转译
艺术家捕捉到墨滴撞击纸面时产生的空泡效应——这些转瞬即逝的结构,恰与《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象形成量子纠缠般的互文关系。道家“气韵生动”的古老命题获得了流体动力学的当代诠释。自发形成类《溪山行旅图》的山水结构——这种“算法自然主义”本质上是对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数字化重写。

三、失控美学:科技时代的创作主体性消解
蓝墨先生的“墨象反应”项目,将创作推向更激进的维度。砸墨、鼓风机替代天象变化、烈日烘烤等因素叠加,艺术过程50%不可控。则在“预设程序”与“随机偏离”间形成动态博弈。
艺术家的角色从创作者转变为“初始条件设定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蓝墨先生的核心理念:“失控才是真正的精确”。
“这是将怀素的‘忽然绝叫三五声’转化为神经科学的在场性实验,水墨第一次获得了神经突触的维度。”

结语:水墨熵增与艺术史的重构
蓝墨先生创造的新艺术范式是对东西方二元叙事的瓦解。既是郭熙《林泉高致》中“远观其势”的当代转译,也是对罗斯科色域绘画的东方回应。当艺术史学者们争论该将飞墨艺术归类为后现代水墨还是新物质主义时,蓝墨在最新创作手记中写道:“水的记忆比任何艺术史都古老,我们不过是帮它拭去人类强加的笔触锈迹。”
这种对创作主体性的彻底谦卑,或许正是飞墨艺术给予当代艺术最深刻的启示:当艺术家停止扮演造物主角色,物质本身的智慧才会显现。在这个意义上,蓝墨的“弃笔”绝非对传统的背叛,而是以更本质的方式回归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造化为师”的艺术本源。

配图为蓝墨先生飞墨作品